人民日报点赞菏泽青年曾庆熙:返乡创办新材料企业,拉动超500人就业
人民日报点赞菏泽青年曾庆熙:返乡创办新材料企业,拉动超500人就业
人民日报点赞菏泽青年曾庆熙:返乡创办新材料企业,拉动超500人就业
山东菏泽(hézé)青年带技术返乡创办新材料企业,拉动超500人就业——
“家乡培养(péiyǎng)了我们,我们更要回报家乡”
仲夏时节,走进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菏泽市定陶区天厚新材料(cáiliào)产业园,导电布生产线上一派繁忙。
伴着(bànzhe)机器轰鸣,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(kējì)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熙与总经理刘冬带着客户来到车间(chējiān)参观。“这是(zhèshì)我们刚投产的超薄平纹导电布。”曾庆熙捏起一块15微米厚的超薄平纹导电布样品介绍,“薄如蝉翼,性能优良。”
曾庆熙在生产车间查看产品质量。康胜杰摄(shè)
2017年,曾庆熙与刘冬回乡创办企业,累计研发生产(shēngchǎn)多款导电布产品,填补国内市场空白。截至目前,天厚新材料(cáiliào)已带动(dàidòng)超500人就业。
返乡创业,投身导电布领域(lǐngyù)
导电布主要用于屏蔽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磁(diàncí)干扰,从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。10年前,国内高端电磁屏蔽材料(cáiliào)市场几乎被国外(guówài)企业垄断,国内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厂商大多数都依赖进口。
大学读材料专业的曾庆熙敏锐察觉到,这一行业(hángyè)有着广阔前景,“说不定我也能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(zìlìzìqiáng)出一份力。”
初创公司的过程中,曾庆熙结识了老乡刘冬。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规划(guīhuà)后,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一起(yìqǐ)创业。
“投身新材料领域,助力科技发展,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。”刘冬辞掉(cídiào)了(le)稳定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创业。
当年,两人便在济南注册(zhùcè)成立了一家新材料公司,专注导电布生产。经过两年发展,公司渐渐步入正轨,在市场上积攒了不少客户(kèhù)。
企业经营蒸蒸日上,埋藏在曾庆熙内心深处(nèixīnshēnchù)的念头渐渐浮现:回菏泽(hézé),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。
“我们都是从(shìcóng)菏泽考出去的,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”刘冬感慨道,“家乡(jiāxiāng)培养了我们,我们更要回报家乡。”
曾庆熙的想法得到了刘冬的支持,但是(shì)两人也有不少(bùshǎo)顾虑。到菏泽发展,企业落地哪里,如何扩大规模,都是问题。
犹豫之际(zhījì),政策的东风为他们送上了定心丸。
2015年,菏泽(hézé)市(hézéshì)委、市政府推出“归雁兴菏”计划,以(yǐ)土地、税收、人才等政策红利吸引游子返乡创业。成立返乡创业服务机构——菏泽市返乡创业服务中心,并成立返乡创业服务专班,为返乡创业人员(rényuán)提供(tígōng)政策咨询、创业帮扶、解难纾困等精细化服务。2017年9月,天厚新材料在菏泽孵化成立。
科技创新,突破技术瓶颈(píngjǐng)
如何让导电布产品从菏泽走向全国甚至全球(quánqiú)市场(shìchǎng)?刘冬直言:“科技创新是关键,必须加大研发投入。”
科技发展日新月异(rìxīnyuèyì),电子产品对导电布(dǎodiànbù)也提出更高要求——轻薄成为发展趋势。
2017年,国内(guónèi)市场上的(de)导电布,普遍厚度都在30微米以上,为契合市场需求,天厚新材料开始转向研发超薄导电布。“我们决心把(bǎ)导电布的厚度压缩到20微米以内。”刘冬说。
想实现厚度20微米以下导电布的量产,需将原材料纤维(xiānwéi)布的厚度压缩(yāsuō)到17微米以下。
面对困难,两人选择产业融合的路子(lùzi)。
当时,天厚新材料生产所需的纤维(xiānwéi)布都是从国外采购的。“为何(wèihé)不引进一条纤维布生产线?在生产线上做试验,实现双赢。”曾庆熙和刘冬多次到江浙地区拜访纤维布生产企业,提前规划生产线建设(jiànshè)方案。
一家纤维布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邱城被两人的诚意(chéngyì)打动,带着技术来到菏泽创业,在(zài)天厚新(xīn)材料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内成立嘉泽电子材料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,与天厚新材料共建超薄纤维布生产线,双方实现参数共享,共同开展科研攻关。
生产线搭建好之后,通过上千次的试验摸索,2021年8月,嘉泽电子材料成功生产出17微米厚度以下的纤维布。园区内(nèi),纤维布一下(yīxià)线,便马上投入导电布加工,企业(qǐyè)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
之后,公司科研团队(tuánduì)又创新工艺,使金属层更致密,增强(zēngqiáng)了导电布的性能。
科研过程中(zhōng),需要对成果不断论证。了解到企业困惑后,返乡创业服务中心为天厚新材料对接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的专业团队(tuánduì),为试验(shìyàn)过程提供指导和参考。
2023年3月,20微米超薄平纹导电布正式投入量产,产品一上市就迎来下游企业订购,订单(dìngdān)纷至沓来(fēnzhìtàlái)。
今年(jīnnián),天厚新材料又成功研发15微米的(de)超薄平纹导电布,再次实现技术革新。
辐射带动,吸引人才返乡(fǎnxiāng)入乡
天厚新材料(cáiliào)产业园的实验室里(lǐ),王涵龙正在进行遮光导电类材料的研发工作。
王涵(wánghán)龙是菏泽市定陶区人,2023年从青岛大学毕业。收到多家企业(qǐyè)邀约的他,毅然回到家乡加入天厚新材料,从事产品研发。
“为什么(wèishénme)不留在青岛工作,而是选择加入(jiārù)我们?”面试时,曾庆熙抛出问题。
王涵龙回答干脆直白:“家门口,待遇好(hǎo),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家乡出一份力!”读书期间,他就了解到曾庆熙和刘冬返乡创业(chuàngyè)故事,“受到他们感召(gǎnzhào),我也想同他们一样建设家乡。”如今,王涵龙已经(yǐjīng)成长为研发团队骨干。
截至目前,天厚新材料已带动超(chāo)500人就业,吸引42名研发人员、100余名高校毕业生加入(jiārù)。
家乡(jiāxiāng)不断厚植创业(chuàngyè)就业沃土,也是吸引王涵龙的(de)重要因素。近年来,菏泽市实施“青年人才集聚工程”,对民营企业全职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,按学历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。同时,鼓励企业人员在职深造(shēnzào),取得相应学位后返回(fǎnhuí)企业工作的,市财政按照所需学费的50%给予奖励。
通过实施(shíshī)“归雁兴菏”行动,菏泽市积极推动在外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,截至(jiézhì)4月底,全市累计返乡入乡创业就业52万人。
刘冬和曾庆熙也在用实际行动,吸引(xīyǐn)着在外的菏泽人才返乡创业。如今,天厚新材料产业园已引进8家(jiā)上下游企业入驻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(nián)06月04日 13 版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